冬日寒潮裏,無數人堅守在崗位,給琳琅的市井生活增注着暖意。甚至,在撲救急火的隊伍裏,還出現了兩個孩子的身影……銀川媒體這兩天接連呈現的新聞,塗繪着未經褪色的煙火氣,以及那凡俗之力、凡俗之美。
有人説:讓每一種生活都能被看見,是互聯網+時代帶給凡俗人生的禮遇。可實際上,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直播。那些堅守崗位的銀川人、敢於救火的小學生、手織圍巾送交警的姑娘們,毫不吝惜地努力着,無論他人看見與否。
不由想起一台晚會——《“你好2021”温暖之夜》,本月初曾在多個衞視與網絡視頻平台播出。登台演出的都是平凡勞動者,他們誦讀着披甲白衣們的家書,歌唱着鄉土情緣和“真摯遠比技巧重要”的凡俗生活。人民日報客户端與快手聯合辦會,借這羣普通人展現的,也是凡俗之力與美;還有,普通人也可以享有的尊榮和期盼。
很多人都心懷期盼。面向十四五,銀川提出建設人民生活幸福示範市。立出發展目標,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,需要有“看見”的心與力,看見民之所需、民之能為。看見所需是為了找到務實之策,用務實把更多善意與温暖帶到提升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、抓好民生事業的每個場景、流程和細節裏,讓城市不僅風景秀麗,更可以逐夢圓夢。如同那場沒有明星的晚會,生活的粗糲與斑駁、智慧與韌性,以及時代的激昂,都被看見、被感懷、被憧憬着。這就是“向下生長”的文藝力量,也應該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力量。
當人們視這座城市為此心安放的天堂,所有點滴之力便會更緊密地凝結在一起,創造出無數機會令人生更加出彩。這,才是對期盼最好的呼應。
劉薇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:(寧)字第056號
新聞出版總署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新出網證(寧)010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402000216號